第(1/3)页 “毕尚书,你刚刚不是说有商人愿意购买名额进入中南半岛吗?大概有多少人?” “四五千是有的,若是消息放开,可能会更多一些,七八千甚至万余人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都是主事人和一些好手,具体的伙计可以到那边再招募就是了。 估计有……等等……” 毕自严回答到这里停顿了,似乎知道袁可立的想法了:“阁老,你不会是想拿这笔银子来补给百姓吧, 按三百两银子一个名额和一万人算,这就是三百万两银子,房屋有七十万座,平均也就是四两半左右,也不够呀。 而且若是开了这个口子,百姓养成习惯后,那问题可就大了。” “的确是打算动用这笔银子的,但不是直接补给!” 袁可立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朝廷在中南半岛设立皇家银行,百姓们从皇家银行借一部分,免息的, 由商人购买名额的这部分资金来弥补利息,如此就能解决上短期缺少银两的问题了。” “倒也是个办法,可百姓们愿意借吗?本来盖座房子和置办家具还有结余,现在不仅不够了还要借银子,这……” 毕自严苦笑和无奈。 三百万两银子他倒是无所谓的,反正都是意外之喜,只是暂时弥补银行利息,左手倒右手,还是进了国库。 问题是华夏百姓自古都是存钱过日子的,现在让他们借银子估计很难接受,哪怕是为了他们好。 但恰恰的是百姓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放弃了这种好。 皇帝如此好的规划因为银子的问题而放弃,他是真舍不得,可他也不能开这个口子的,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无底洞。 长痛不如短痛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真到了抉择的时候那是相当难的,尤其是涉及到银子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看着毕自严的神色,崇祯轻声道:“朕这里也有两个法子,估计能让百姓们动心。” 崇祯说着,从龙案上取过几张宣纸递给了三人,三人接过后凑在一起看了看,竟然是各种房屋的平面草图,上面标明了尺寸和用途。 “朕的打算是不建则已,若建就一次性到位,由民间的一明两暗全部建成三合院的形式,尺寸由原来的宽十二米进深六米,改为宽十四米进深八米。 宽十四米可以做成中堂和两侧的卧室以及一个粮仓杂物间,东厢房作厨房和餐厅,西厢房做成两个卧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