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疯狂。 王凤升和徐翔的心中都闪过这样的想法,这个李轩,他的胆子,他的癫,也确实够真的 原创剧本,作为班级的毕业大戏。 毕业大戏可是很重要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大部分学生出校园的第一部作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厚积薄发,后期发力都是屁话,所以出道大戏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前途。 而此时的李轩,换句话来说,就是拿同学们的前途来做赌注。 很疯狂。 但李轩的话又说回来。 一个全部是学生班子的毕业大戏。 纯度也大大的提高了.. 是真正的毕设,而不是蹭某个剧组某个大拿的作品。 坦白说。 王凤升本身就处于激进派,但看着李轩的行为举措,还是觉得自己太保守了一点,这才是真正的疯狂,那就疯狂的让他心动。 这样的毕业大戏含金量是真正的十足。 “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帮助?” “审核,还有基础的拍摄班子,还有北电的名义。” “确实你这个是需要审核的。”此时的王凤升就顿了顿说道:“但如果是以我北电的名义来做发行方的话.” 吸引力太大了. 如果这部作品真的做出名堂的话。 那么王凤升自己的履历也绝对能增添一层楼 此时的李轩就没有继续过多的纠缠。 具体的利弊情况,还得王校长自己思考。 这种题材的作品,肯定得趁着北电的资源去拍的。 包括各方面的取景,都是需要资源的安排和帮助。 “我不觉得这是可靠的事情,他们太年轻,要攒一个完整的企划出来,还是有点痴人说梦的意味。” 此时的徐翔也围着年轻人的野望,弄得有些震惊,他自付没有看错李轩,但却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居然那么快,就要自导自演。 仔细想想,这么做,虽然疯狂却也有道理,当我攒够了足够的知名度,这就代表着我的价值越来越高,资本眼里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自己利用自己的价值!? 剩余价值我自己全吃, 倒也没有毛病。 但这无异于是对圈子资本的一次挑衅。 而且当能力驾驭不住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就得到反噬。 徐翔觉得就是这个时候。 李轩的欲望开始反噬。 要自己攒一部毕业大戏出来这件事。 “那如果成了呢?” 此时此刻的王凤升目光灼灼的说道:“那如果这一次他们成了呢?真的有我们北电的班子,去独立完成这部作品成了呢?那这是不是一部史无前例前无古人的壮举了?那是不是这2002级的学生们,就该放在荣誉墙上了?” “怎么你也像疯了一样。” “你不是猜到李轩会做这样的事情吗,他拒绝资本,一次次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待价而沽,而是要自己干,所以他做这件事,也算情理之中。” 李轩的野心很大。 这一次他表现出来的野心就更大。 一旦驾驭不住这份野心,就会成为无用功。 可是王凤升看自己也快退休了。 而且在退休之前,还遇到了一位性格各方面都很符合自己审美的学生他的成就也许不是最高的,因为他确实是在拒绝资本的青睐,光是这份拒绝,就需要绝对的勇气和信念。 又或者说绝对的自信心。 对自身纯度信任的绝对信心。 “是一个有大野心的人。” 此时此刻,他就有一种冲动。 一种想要和李轩赌一把的冲动 “如果我说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好剧本不常有,你们信吗?” “老大你说什么咱都信呀。” 这句话倒也不是骗人的。 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需要好剧本和好作品,但这玩意儿也不是年年都有的,而且自己还被限制了京圈的路子,不管怎么说资本说那些人,他们就是华夏的娱乐圈巨头,这一点毋庸置疑。 也不要说张国师怎么样,就算是堕落,就算是成为既得利益者的老登,那也是后期的事情,现在这位老登可是能打的很。 现在的京圈可是能打的很。 就是后期形成了闭塞的垄断圈子,直接就让华夏演艺圈停滞十年,那也是后期的灾难了。 当然,占着茅坑不拉屎,也确实不地道,华夏娱乐圈市场的振兴和那些人不无关系,他们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年年都能产出好作品,但衰落也和他们有关,因为他们才华耗尽的时候,却依然占着这个地方,不让后人来,总说一些经济不好啊,观众教育水平低下啊之类的问题,但人家哪吒的票房就爆炸打脸,直接静默资圈 自《哪吒》之后,国产电影就逐渐好起来了。 事实证明,盘活圈子不必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只需要让强弱正常新陈代谢就可以了,正常的新陈代谢,就能让圈子活过来.市场就在那里,自然会为良币买单. 所以得出结论,拍好作品,演好角色,就是在这个圈子的生存之道。 而自己作为制片,作为导演来拍摄的话,相当于在他们的巅峰期,想冲进去分一杯羹 反直觉的是,他们过了巅峰期,对于圈内资源的控制力反而更强,现在反而是因为自傲自负,可能反倒是能够趁势钻进去,反而缝隙更松一些. 无所谓了。 反正,不管怎么分析,事情就已经决定了下来,就算是当初最朴素的道理和理由,自己也要干这件事。 好作品,演好角色,拿好收入,取好奖项,得系统好奖励。 当前没有好剧本好角色,那就自己创造就是了,这还不简单. 刚好这一次毕业大戏的机会,让自己的《恰同学少年》来一波。 罗锦和朱亚汶无所谓,朴素的义气情感让他们觉得,能跟哥们一起拍戏,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次日的时候。 教室上,王劲崧的表情就十分的复杂。 “各位同学,你们明年也将踏入到大四了,也是时候该考虑自己接下来的道路,该当如何去走了,你们的毕业大戏的企划,应该都有想法了吧。” 其实大部分人眼里,都有迷茫。 其中就不包括刘亦妃在内. 有资源的,没资源的,一眼就能看的出来,有些人有恃无恐,有些人则迷茫演艺圈人生的分水岭,从这里就开始了。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大家其实还能嘻嘻哈哈说对方是同班同学,正常交流,但到了大三下学期,到了大四的时候,分水岭就来了,大家接触的作品咖级都不一样了。 王劲崧甚至听说刘亦妃和索尼那边挂上了,前途可谓无量.明显是奔着国际咖走的,对标的是国际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