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李建接下来的谋划-《战国大权臣》
            
            
            
                
    第(2/3)页
    齐王又一次打断了后胜的话:
    “一旦灭了赵国,大齐恐怕就要坐等灭亡了。”
    后胜:
    “……”
    齐王看着后胜,脸上难掩失望表情。
    “没错,寡人若是和秦国魏国联手,确实有希望灭了赵国。”
    “但灭了赵国之后呢?就凭借你们这些臣子,还有匡梁那种将军去和秦国那些穷凶极恶,犹如蛮人一般的军队去战斗吗?”
    后胜只感觉脑海之中乱糟糟的,说不出话来。
    齐王叹了一口气,道:
    “赵国固然是个恶邻,但齐赵两国相交数百年,赵军若是前来攻击,寡人还是有信心抵挡的。”
    “再不济,寡人可以联合魏国,秦国一起抵挡嘛。”
    “可若是赵国没了,秦国前来进攻大齐,寡人找谁去抵挡秦国兵锋?”
    “魏国?还是楚国?”
    “就那两个废物一般的国家,能挡得住秦国?”
    齐王一连串的疑问,犹如连珠炮一般轰炸着后胜,让后胜瞠目结舌,完全说不出话来。
    齐王平静的看着后胜。
    “所以,赵国不能灭亡。无论这赵国是在赵王手中还是在李建的手中,反正赵国不能灭亡。”
    “赵国只要还在,秦国就一定会拉拢寡人。”
    “反过来说,只要秦国还在,赵国也一定会拉拢寡人。”
    “你看,就为了稳住寡人,赵国刚刚不就献上了二十座城邑吗?”
    “寡人为什么要参与到赵国和秦国的争斗里面去呢?只需要坐山观虎斗,顺便享受他们给出的好处便是了。”
    “现在,你明白了吗?”
    后胜表情震惊,旋即露出了佩服的表情,语气极度的诚恳。
    “大王真知灼见,深谋远虑,实在令臣佩服。”
    “臣与大王,犹如虫豸与鲲鹏,相差不知千万里也。”
    “往后臣必定尽心竭力,为大王门下走犬,再不敢私自决定任何事情。”
    后胜的这番表态,终于让齐王露出了笑容。
    “很好,起来吧。”
    一刻钟过后,马车载着后胜,缓缓驶出了齐国王宫的大门。
    坐在车厢之中的后胜心有余悸,忍不住自言自语。
    “大王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如此的通晓这些国际斗争之事呢?”
    “等等,难道是虞信?”
    后胜猛然一拍大腿。
    “肯定是虞信!”
    后胜可是从小看着齐王长大的,深知这位齐王侄子的本事。
    刚刚是被齐王突然的表现给唬住,如今冷静下来左思右想,越发笃定齐王不可能将局势如此洞察。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虞信作为赵国的说客成功说服齐王,而齐王又反过来利用这番话,在刚才把后胜拿捏得死死的。
    后胜已经完全想清楚了整件事情的脉络。
    虞信在离开那处营寨后,并未返回赵国,而是抢先在后胜面前抵达了临淄,并见到了齐王。
    考虑到后胜同样也是日夜兼程回来,那虞信恐怕比后胜也就早到那么半天,甚至可能仅仅早到了一两个小时!
    就是趁着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差,虞信成功说服齐王。
    不仅让齐王对赵邯郸之死完全释然,更是利用二十座城邑和大量礼物作为基础,以赵国的存亡对齐国利弊作为核心,成功改变了齐王的态度。
    想到这里,后胜突然有些沮丧,瘫在了马车的车厢之中。
    “先是李建,然后是虞信,这些赵国的说客,怎么一个个都如此的奸猾!”
    后胜下定决心。
    将来和赵国人打交道,一定要多一个心眼。
    不,要多十个心眼!
    虞信外交成功的消息,以飞一般的速度传回了邯郸。
    对此,蔺相如自然喜上眉梢。
    “太好了,虞卿果然不愧国士,这般灵机应变之能,确实让人佩服!”
    李牧也是松了一口气,道:
    “没有了齐国的助阵,那事情就好办太多了。”
    战国诸侯之中,说到强国,齐国是绝对不会被绕过的。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齐景公,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几乎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齐国都能雄起并称霸一段时间。
    齐国天然就具备着一种强国的底蕴,这种底蕴自齐桓公至今传承了将近八百年的时光,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小觑的。
    至于割让二十座城邑,无论是蔺相如还是李牧都浑不在意。
    春秋战国时代的国界从来都是动态的,今年打输了割让一些城邑,明年打赢了就再夺回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连那位老谋神算的秦王嬴稷,在执政初期同样也多次割让(或者说归还)土地给其他诸侯,以换取这些诸侯们在战争中对秦国的支持。
    李建微笑道:
    “若是我所料不差的话,齐国这一次不但不会加入秦国的队伍讨伐我们,甚至我们若是被秦国打败,齐国还会第一时间出兵支援我们呢。”
    蔺相如和李建同时摇头,异口同声:
    “这支援就大可不必了。”
    李建哈哈大笑了起来。
    “赵邯郸已死,大赵国内所有叛军都已然平定。”
    第(2/3)页